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十二章 十万火急,白银法案

如果说,1934年到1935年间,世界上发生的诸多大事中,哪一件事对中国影响最大,并最终造成严重后果的,唯有一件——1934年6月美国政府通过《白银收购法案》。

这个原本并不起眼,被绝大部分美国人忽视掉的法案通过后,给当时的国民政府经济和金融造成了摧毁性的打击,并为十四年后的果党政府法币疯狂大贬值,埋下最深伏笔。

有不少研究近代史的专家学者认为,常申凯领导的果党和果军,明明一手好牌,却在短短数年间攻守易势直至彻底崩溃,败走TW的根源之一和罪魁祸首,就是这部《白银法案》!

用简单直白的话来解释,这个法案是酱紫子的——

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生产国,冶炼了全世界近八成的白银,但白银产业在美国经济占比微乎其微,1933年白银总产值仅三千万美元,远比不上土豆和花生。

无他,银价太低。

加上美国大萧条,广大美国白银产业从业人员自然活得水深火热,然后这帮人就闹,要求国家给补助,要求提高白银收购价格。

这一闹,就把犹他、亚利桑那、内华达等七个西部产银州的参议员给惊动了,为了选票,这些参议员也是拼了,以民主党籍参议员为主,牵头成立了一个“白银集团”,专门游说美国政府和参议院,要求通过白银收购法案。

更可怕的是,这白银集团手握美国参议院七分之一的投票权,试问哪个政客和政治团体敢得罪他们,以后还想不想混了?于是,《白银法案》就这么顺利通过了。

然后问题来了,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国家,也是世界大国中,唯一采用银本位货币的国家,法币就是靠白银支撑的。

《白银法案》通过,白银收购价提高,直接导致国际银价大幅飙升,短短数月,国际银价已经比中国国内银价高出五成。

第一个恶果出现,银价上涨导致民国政府的法币跟着大幅上涨,这直接摧毁了中国的出口贸易,大批生产商破产,众多出口相关产业人员失业,这又导致了国内消费不畅,进入通货紧缩,国民政府经济遭受重大打击。

第二个恶果接踵而至,国际银价的飞涨让小日子看到了机会,自古以来中国就缺银,宋明两朝都曾因缺银而闹钱荒,作为产银国的日本却跑来中国大肆掠夺,走私白银出口赚取巨额差价,而果党内部高官和各地方豪绅,以及上海各青帮大佬(狗屁的爱国,青帮大佬就没一个爱国的)随风而动,助纣为虐。

短短不到两年时间,日本获得了海量收益,完成了过往几十年才能完成的战备计划,至此,全面占领中国的计划,还有南下扩张计划,最少提前五年,得以实施。

难怪事后有美国人惊呼,若无白银法案,可能就没有偷袭珍珠港和太平洋战争了。

国内白银以恐怖的速度大量流出,为维持货币稳定,国民政府不得不动用越来越少的外汇去高价进口白银,日本见机立刻指使在华日资银行(正金银行),利用国内银行外币自由兑换的漏洞,在1934年11月到12月间,在各中国主要银行多次突击购买外汇,致使国民政府外汇储备瞬间告罄。

然后……就没有然后了,弹尽粮绝的国民政府,只能任由货币只能从银本位转向纸币本位,没有白银支撑的法币走上了一路贬值的快车道。

有看官会问,出这么大事,果党政府就一点察觉都没有?就没想办法来挽回吗?

事实上,还真就一早察觉了,不过懂经济熟金融的财政部长宋子文,于1933年被他三妹夫常申凯当众打了两个大笔兜后,愤然辞职,劳资不干鸟!

接手他这一摊的是他大姐夫孔祥熙,对宏观经济和国际金融基本一窍不通,还跟宋子文关系不好,所以宋子文察觉事情不好,曾建议组高规格代表团赴美游说,撒重金来阻止此事。被常申凯和孔祥熙给无视了,代表团倒是派了,规格不高,也没舍得花钱。

等事情难以挽回,走私猖獗时,也在宋子文的建议下,发布过几条抑制走私白银的政策,但均告失败。

关键是,自始至终,常申凯、孔祥熙包括宋子文在内,对此事的严重后果根本没有足够重视,估计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,这事会如此严重,成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导火索,而后蒋家王朝也最终因此而葬送。

所以冯刚在看到这篇新闻后,才会这么兴奋,他决定据此写一份“震惊处座”的报告。

以果党的尿性,哪怕自己出再好的主意,恐怕也无力挽回,但不妨碍自己在戴老板面前当一回显眼包,好好秀上一把。

说练就练,冯刚立刻用大剪子把这篇报道剪下来,然后铺上稿纸,一边在脑海里搜刮记忆,一边奋笔疾书。

后世的冯刚作为近代史专家,最擅长的就是写这类文章,这回由结果去反推过程,简直不要太牛叉,比如,他可以绘声绘色的描绘即将上演的一幕幕场景,比如,他以一种极肯定的语气,来“预测”未来日本人会因此大发横财,提前完成侵华战争的准备,再比如他言之凿凿的提醒,日本人会利用正金银行来攻击国民政府的外汇储备系统,以达到其险恶用心。

并极尽渲染的用上了“此为国战,金融保卫战”、“国民经济遭重创”、“金融体系恐完全崩塌”“万劫不复”“国将不国”之类的形容词。

当然,他也高屋建瓴地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种种建议,不过以果党的一贯尿性,即使采纳了也执行不下去,没毛用。

冯刚就这么专心致志写下去,屁股楞是连续几个小时都没离开过椅子,连尿都生憋着,就是不去厕所。

把同屋的其它三人都给看傻了,碍于保密条例,三人都忍住没问。

这一写就从中午写到了下午下班,哦,必须加班两小时,知道了,接着写……

洋洋洒洒近万字的报告就在加班快结束前,大功告成。快速浏览检查一遍后,问姜喻英,

“英姐,我这有份简报,想交给上头,该走啥程序?”

“装档案袋里,写上题目,签字,日期,扔到那边那个筐里,下班前会有人收走,审核后,会视情况,酌情递交秘书办,秘书办再酌情选编,交给老板查阅。”

“我这可是十万火急的重要情报啊,”

“急件,就直接送处长办公室。”

“好咧,”冯刚说着刚要走,又驻足提起笔来在档案袋上写了“十万火急”四个大字,末了,又觉得不过瘾,干脆在下面又加上绝密两字。

这回姜喻英看到了,连忙阻止,“哎呀,绝密文件不能这样写的,要用特殊纸张和特殊袋子,要审批的,”

冯刚摆摆手,意思管不了那么多了,直接大步出门。

走到处长办公室时,发现这戴老板还真以身作则,跟着加班,连向秘书也在。连忙堆笑着上前,对向影心打招呼,

“哈喽,向姐,我这有份急件,麻烦你帮我呈给处座。”

本来无所事事,正坐那里修指甲耗时间的向影心,立刻接过档案袋,敲门送进屋里。

已经准备好下班回家的戴春风,接过档案袋,看到上面手写的十万火急和绝密几个字,再看下面的签名冯刚,立刻笑骂一句,胡闹!

就想扔桌子上明天上班再看,可想想还是拿在手上,准备晚上回家抽空看看。

当晚,冯刚几番摸索找到自己宿舍,是个狭长的四人间,两张上下铺的双层床架子靠一边墙摆着,另外一侧则是四个小竖柜,和一张长条桌,估计是地方太窄没地方,所以没配椅子。

令冯刚感到意外的是,宿舍拾掇得异常整洁,床上被子虽然没像后世解放军那样的豆腐块,却也板板正正。屋子里除了有些烟味,根本没有预想的臭脚丫子味之类的异味。

冯刚对号入住,发现自己的床是靠门口的下铺,就把行李放下,跟同屋的三位打过招呼后,开始整理,把平时换洗的衣服和日常用品都放到竖柜里,把清空的行李箱塞床底下,然后坐下来跟同屋的几个聊天。

都是年轻人,穿越后的冯刚又是随和热情的性格,很快就跟三人打成一片,没出意外,三个都是江山人,分属不同部门。

其中一个叫王大树的,扔过来一根不带过滤嘴的香烟,冯刚接过来一看,哈德门,不由一阵恍惚,后世他烟瘾极大,据医生说,他的冠心病就是长期吸烟引起的,但他一直戒不掉,终于死在了心肌梗塞上,算抽烟抽死的。

不过他还是借对方的火柴,点着了,深吸一口,吐出,好醇厚的味道!久违了!

就在冯刚跟新结识的舍友吞云吐雾,侃大山时。回到家中的戴春风,靠在沙发上,一边拿热水泡脚,一边读着冯刚所写“十万火急加绝密”的简报。

初看还有点漫不经心,可越看越是认真,越看就越是震惊……

子夜时分,远在上海,正搂着民国第一美女睡觉的宋子文,接到了戴笠打来的电话,

“克仁兄(宋子文字克仁,比戴笠大两岁),抱歉打扰了,兄弟这边收到一份报告,是关于美国白银法案的,里面一些分析观点与兄不谋而合,还有些观点是克仁兄未曾提及的,读起来,感觉这回我们都大意了,怕是要祸事。”

“哦?报告是何人所写?”

“是兄弟这边新收的一个后生,说起来,跟克仁兄也小有渊源,他也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,九江人,跟嫂夫人同乡。”

“他是学经济的还是学金融的?”

“都不是,他学化学的,但报告却写的非常好,我看完直冒冷汗,觉得很可能真会按照他说得那样,大祸临头,所以我准备明天一早,递交给老头子,再派人给你送一份抄件,”

“好!那我等着。”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

广告位 Banner

随机小说:

友情链接:

儒学书屋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 浏览屋 YY文轩 漫客文学 无忧书苑 草香文学 博弈书屋 旺仔书屋 巨浪阁 旺仔书屋 百文斋 替身受假死之后最新章节 百文斋 巨浪阁 那年花开198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