赶山路最怕恶劣天气,风急雨骤,山路湿滑,难免会出意外。可沈绾顾不得许多,勒紧缰绳直往山上走。
雨丝初时细密如针,水雾般打湿眉角衣衫,可随着天色渐暗,密密扎扎的雨滴便化作噼啪豆珠,哗啦啦响成一片。
沈绾抹了把脸,视线快要被水柱模糊,她只好放缓步子,牵着马小心翼翼摸索。她这辈子没走过几回山路,山中树木茂盛,遮天蔽日,眼下更是无法辨清方位,她只能凭借直觉一路往前,生怕一旦停下,又会重入牢笼。
冰雨打湿衣料,传来透骨寒意,沈绾猛一哆嗦,打了个喷嚏。她自小身娇体贵,哪怕轻咳几声,太医院都要忙个不停,可自从被俘,什么样的苦她似乎都吃尽了。
她先前染了两次风寒,尚未大好,如今再一淋雨,这副身子也不知能撑多久,她暗暗咬了咬牙,步子未停片刻。
山路人迹罕至,被雨水这么一浇,泥土石块松软一片,顺坡而下。
“啊——”
沈绾一个不留神,脚下骤然一滑,缰绳自掌心脱离,重心极度失控带来前所未有的慌乱,她好似掉入了一个巨大漩涡,沿着山坡直直滚下。
**
这场骤雨加速了战争进程,不过短短两个时辰,谢翊等人便成功拿下一座城池。
大军入城,乌图意气风发跟在谢翊身后,却不见这个在战场上英勇神武的男人有半分喜悦。
他上前几步与他并肩搭话:“烈将军看着似乎不太高兴?咱们方才可是大获全胜啊!”
谢翊神色无波,低冷的声音在雨声中愈发深沉:“中原有句古诗:一将功成万骨枯。既是战争,总有胜败两方,可无论哪一方获胜,都会有人为此丢了性命,不论是将士还是百姓,只不过是权力争斗的牺牲品。”
乌图似乎没料到他会说这些,眸中闪过意外:“想不到烈将军一路骁勇,竟会有这番胸襟?”
谢翊没有继续搭话,随军步入城内,他军纪严明,下令不准肆意屠戮百姓,所以并未在城中引起多大骚动。
乌图一路跟在他身后,好不容易安顿下大军,二人换下干净衣物在廊下等雨渐停。
“烈将军,你似乎对中原文化多有研究,可是早年在那里待过几年的缘故?”乌图立在他身侧,有一搭没一搭闲聊。
谢翊心不在焉应了声。他此刻一门心思皆在城外守军,虽已派人前去通传,可心头总隐隐觉得有些失重。
那位小帝姬身子不好,可别因这场雨又添了新症。
心下越想越焦闷,忽觉有人凑了上来,“烈将军,这大冷天的,你怎么出了一头汗?”
乌图随手取来干净帕子给他擦拭额角,也许只是随手一动,可他靠得过于近,近到谢翊可以看清他根根分明的睫毛,白皙细腻的皮肤,几滴水珠沿着修长脖颈流入他的领口……
谢翊眉头一蹙,忽地后退几步,“我自己来。”
乌图不甚在意笑了笑,任他接过帕子。
“报——”
一士兵匆忙赶来,谢翊认出,这是他安排给沈绾的守卫。
男人的脸色在听到守卫说出沈绾失踪后,一瞬间黑沉下去,墨黑的瞳仁隐隐反着怒火幽光,周身气压寒凝骤结,令人却步。
修长骨节隐隐泛白,手背青筋隆起,男人满脸阴鸷,蓦地低嗤出声。
她还真有胆量!
谢翊很快捋清思路,她既然出逃,必然是回大胤,可边境四周皆是战火,若想找出一条既不引人注目又能在最快时间入城的路线,就只有……
“去把舆图拿来。”男人的脸色阴沉得快要滴出水,上下翻飞的衣摆随着阔步迈入房中。
他死死盯着舆图,视线倏然一顿,“这种天气她走不远,沿此山一路向南去寻,活要见人,死要……”
一向清冷的眼尾染上一抹猩红,不可遏制的怒意从胸腔挤出:“快去!”
“是!”守卫得了令,再也不敢耽搁。
**
骤雨终于停歇,黏腻湿滑的触感在沈绾脸颊来回舔舐,终于把她从混沌意识中拉出。
入目是一片半人高的草丛,天空依旧灰暗,铅云将散未散,红鬃马在耳边扑哧出两声热气。这匹马是谢翊亲自为她选的,性格温顺且聪慧认主,重要的是脚力和负重都十分出色,想来是她滑落山坡时马儿也跟着跑了下来。
她拍了拍马儿鬃毛,翻身爬起,后背和四肢都隐隐传来钝痛,身上淤青和擦伤肯定不会少,可她无暇顾及,踩着马镫爬上马背,大概辨认下方向后继续行进。
天将擦黑,终于在山脚下看到一处城楼的影子。明黄的灯笼高高挂在檐下,依稀可辨出“蓟州”二字。
“什么人!”还未靠近城门,早有守城士兵注意到不远处的一人一骑。
弓弦紧绷,箭镞瞄准瘦小人影,蓄势待发。沈绾于城下勒紧缰绳,马蹄止步,她虽已精疲力尽,可还是竭力高喊了声:“我乃大胤昭宁帝姬,要见杨廷忠杨总兵!”
城楼士兵私语片刻,立即有人下去通报。
不多时,巍峨城门开了条缝,一队骑兵自门内驶出,为首者豹眼长髯,身材魁梧,通身方正肃清,自有一番气度。
“杨总兵。”
火把照亮女子容颜,蓬乱发丝黏在耳边,泥浆尘土落了满身,虽狼狈至极,可依旧不掩女子俏丽的轮廓。
杨廷忠蓦然一惊:“真的是小殿下!”年年回胤都述职,他是看着沈绾长大的。
连忙将人带回城内,沈绾入城后简单梳洗一番,将在拓摩之事一一告知。
“什么!是晋王勾结拓奴,又害得陛下惨死?”杨廷忠讶然起身,在房中来回踱步。
沈绾恳切道:“杨总兵,我知你是父皇最信赖的臣子,晋王他通敌卖国,谋权篡位,此番若能成功击退拓奴,恳请杨总兵助我回京,将真相告知朝野,大白天下,否则我如何告慰父皇亡魂?”
杨廷忠深深看了沈绾一眼,眸色晦暗,“小殿下,眼下最重要的乃是击退拓奴,守住雁鸣关。既然我们已经知晓拓摩计划,那老夫便连夜飞鸽传书回京,请朝廷派兵支援。”
沈绾敏锐察觉出杨廷忠有意回避,沉声追问:“杨总兵的意思是……依旧尊晋王为君?”
“那小殿下以为该当如何?”杨廷忠叹了口气,肃然道:“眼下大胤不能乱,总需要有人主持大局。若是此番不能成功击退拓奴,雁鸣关一旦攻破,大胤亡国只是时间问题,咱们现在所谈的一切都毫无意义;可若是此战咱们胜了……”
杨廷忠锐利的眼中闪过一丝幽光:“那晋王可以说是挽大厦之将倾的圣主……”
沈绾立即反驳:“此等忘恩负义、杀兄篡位之人,何谈圣主?”
“小殿下难道不知先帝在位时的所作所为?”
沈绾一愣,先帝?他这是明确承认晋王的帝王身份了?
杨廷忠面色凝重,从书架暗格里拿出一本小册子:“这是你父皇在位二十年史官所书政绩,你可细细翻阅。”
“先帝此人杀伐果决却也刚愎自用,当年我自愿跟随他,只因时局所迫,他虽待我不薄,可站在一个普通臣子的角度,他属实称不上一个好的君王。”
见沈绾接过史册,杨廷忠怅然道:“盛业七年,先帝迷信天象,大兴土木,致使国库空虚,恰逢江南水患,朝廷无赈灾银两,导致数万百姓流离失所;盛业十年,他宠信奸臣,党同伐异,朝廷上下结党营私者数不胜数,上下政风日渐腐糜;盛业十五年,他穷兵黩武,大肆屠戮边境各族,使得虐杀之风在京中盛行,京中贵族无不争相买卖异族罪奴……所列种种,王朝倾覆之相尽显!天下百姓亦苦之久矣!”
杨廷忠的面孔在烛焰雕刻下显得愈发肃穆。沈绾指节微颤,视线颤巍巍扫过纸页上的每个字符,耳畔只余老总兵的痛惜声:“晋王所为,通敌陷害不假、杀兄篡位也不假,可于天下百姓而言这些都不重要,谁能真正带来太平天下,实现国泰民安,才是真正民心所向。边境连年动乱,正是先帝滥施暴政所致,拓奴此番进攻虽是因晋王背信弃义,可若是他真能借机平定多年战乱,也算是功过相抵。至于当不当得了这个圣主,全看他的造化。”
杨廷忠的话字字句句似有千钧之力,砸得沈绾脑袋懵懵,她一心只想着报仇,却从未考虑过这么多利益纠缠。
她对父皇的认识,的确还太少!
她深吸了口气,定下心神:“杨总兵这番肺腑之言,沈绾受教了。可你真的以为一个为夺皇位不惜挑起战端,至边境百姓于不顾的人,能治理好这天下?”
“这……”杨廷忠犹疑了,他方才分析的出发点,完全是以己度人,晋王蛰伏多年、手段卑劣,的确不像圣主品格。
他摇头叹道:“你我争论再多无用。小殿下放心,我跟随先帝多年,情谊总还是在的,此次传书回京定不会提及你分毫,只等咱们把眼前这关过去,再论以后。”
沈绾点头应下,她不是不顾大局之人,眼下拓奴的确是最最棘手之事。
当晚她被安置在总兵署衙,辗转反侧到后半夜,好不容易意识渐离,恍惚中那个熟悉的男人竟再次出现。他的面容依旧清冷邪魅,一双铁臂紧拥,带着滚烫炽热紧紧将她包围,狂乱痴缠的吻渐次落下,她猛然从梦中惊醒。
怎么会,怎么会梦见他?沈绾摸了摸热度未消的脸颊,懊悔地直锤脑袋,她怕是疯了吧!一定是这几日太过紧张,出现了幻觉。自我安慰一番后,竟是一夜无眠。
次日天蒙蒙亮,她收拾妥当走上街头,才发现全城已全部进入戒备状态,挨家挨户门窗紧闭,城墙各处皆是执坚披锐的铁甲士兵来回巡逻。
“隆隆——”一列金甲铁骑如驱雷鸣驶入城中,巡逻士兵们立刻一分为二让开道路。
沈绾抬眼望去,隔着薄薄晨雾,她看见为首高马上坐着一人,那人细眉长目,重甲银盔,身后旌旗上赫然印着“定北军”三个大字。
来人正是她的未婚驸马——定北小王爷贺骁!
随机小说: